美媒分析中国见死不救行为屡见不鲜原因

2013年10月26日09:27  新华网

 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网站24日发表题为《中国的旁观者问题:人群漠视危境中的女子》的文章,认为“既不干涉别人也不帮助别人”的这种旁观者情结在中国十分普遍,问题的根源十分复杂。

  在北京,一个26岁女子的脖子卡在两根护栏之间,旁观者采取了越来越广为人知的恶劣做法:坐视不管。监控录像画面显示,有十几个人打量这名女子,还拍了照片。她无助地在北京熙来攘往的街头待了半个小时,才有人施以援手。警察解救了她,并且送往医院。

  在中国,旁观者不肯救助需要帮助的人,本周发生在北京的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争论和国人的自我反省。

  2011年,佛山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的可怕遭遇迫使中国正视旁观者问题。此事件发生后,美国《大西洋》月刊的詹姆斯·法洛斯写道:“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都听到过那句话,说的是要躲开别人的厄运引来的麻烦,所以不要帮助在公共场所受伤或遇到困难的人。”

  中国的旁观者问题十分普遍,但又非常错综复杂,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解释。也许最常见的一种就是“少管闲事”,既不干涉别人,也不帮助别人。张丽佳(音)在英国《卫报》上撰文解释说:“在我看来,症结在于一个描述思想状态的词汇:少管闲事,也就是说,如果不关你的事,就不要插手。在我们的文化中,缺乏一种向陌生人表示同情的意愿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对关系网里的人———家人、朋友、同事———表达善意,但不会对陌生人这样做,特别是当这种善意有可能损害你的利益时。”

  这种说法很令人信服,被普遍接受,尤其是关注中国的西方人的接受。大家比较有分歧的问题是,为什么中国的父母要教孩子少管闲事。有人认为是因为儒家思想,但日本和韩国也同样信奉儒家思想,却不存在这种臭名昭著的旁观者问题。

  也许更有说服力的原因是中国激烈争夺资源的历史。数百年来,该国经常发生饥荒和政治动荡,最近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1966年-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。

  隐含的意思是,同胞就是与你争夺生存机会的对手,而不是能向你提供支持的人。社会学家早就发现,如果基本资源匮乏,生存是一种竞争,那么人往往会变得比较自私,展现出更加反社会的行为。

  另一种常见理论是,现行的一些东西容易把中国社会引向不利于好心人的方向。特别是1992年之后,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,经济成功被放在首要位置,就催生了一种超级资本主义竞争。

  对于旁观者问题,中国国内最经常提出的解释是,你不应该帮助别人,因为他们可能会把你告上法庭。(作者麦克斯·费希尔)

(编辑:SN028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.51万
  •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
  •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
  •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
  •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:字库门后销售待考
  • 博客蒋方舟: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
  • 读书红灯照真相: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
  •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(图)